华师暑假特辑②|备战军运会开幕式、寻访抗战老兵……他们用奋斗为华师争光
【小诗的话】武汉连日高温橙色预警!桂子山上,从图书馆到教学楼,从自习室到实验室,从工地到餐厅,忠诚博雅、朴实刚毅的华师人没有休息,一直在高温酷暑中忙碌着,奋战着,坚守着……今天,我们继续推出华师暑假特辑第二期,重点关注暑期奋战的留校师生,关注他们为梦想而战,为华师争光的事迹!
这几天,武汉一直高温。桂子山上,留校的师生却格外紧张忙碌。他们顶住酷暑,不怕炎热,或备战军运会开幕式,或备战学科竞赛,或备战挑战杯国赛……
为华师争光,为梦想而战,他们是留校师生的优秀代表。今天,就让我们近距离了解他们的暑期奋斗生活。
7月23日,校领导赵凌云、夏立新以及学校办、本科生院、音乐学院相关负责人到排练现场看望慰问我校参演军运会开幕式的60多名学生。他们全部来自音乐学院舞蹈专业,从放假开始一直在进行着高强度的排练。
举世瞩目的军运会是一件全球盛事,成功举办第七届世界军运会,是我国军队建设的标志性事件,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。学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,成立了专门机构,前期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,解决了课程学分、训练补助、后勤保障等同学们关心的主要问题。
赵凌云为参演的学子表现点赞,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和亲切慰问。他指出,接下来学校会继续做好保障工作,解决好同学们的后顾之忧,确保大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之中。希望参演同学们牢记华师精神,弘扬家国情怀、大爱精神和军人作风,以优异的成绩为军运会圆满成功作出应有贡献,为国家和学校增光添彩。
无论是去年军运会倒计时一周年,还是今年长达半年的开幕式排练,舞蹈系的学子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。从4月17日开始,65名参演学子积极参与排练,同时努力兼顾学校学业和专业排练,任务十分艰巨。他们每天早上7点伴随着朝阳出发,一直到深夜11点才回学校。
排练期间,高强度的训练有时在烈日下或风雨中进行。其中,有四名同学因病无法排练无奈退出,但他们一直心系排练。不少同学在排练期间也都克服了身体的不适坚持参加排练。而今年这个暑假注定更辛苦本来可以在家团聚、做父母的小公主,但不得不顶着酷暑高温进行排练,无怨无悔,甘愿付出。而他们不畏艰辛坚持训练,多次得到编导组老师的好评。
2017级本科学生张蓝心说,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,我们肩负着荣誉与责任,她很荣幸被导演组选中,成为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一份子。定于10月举办的军运会是中国的一件大事,也是武汉的一件大事,我们参与的不仅仅是一场演出,更是肩负着代表华师、代表武汉、代表祖国的使命,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我国青春风采的使命。这个暑假,我们用汗水和青春岁月铸成的回忆,将比任何一个时刻都有意义。军运会给我们一个舞台,我们还世界一个精彩。
他们,在备战学科竞赛
7月26日,武汉仍是高温天气。但在九号楼的实验室和教室,记者看到不少学子忙碌的身影,他们有的在认真地查阅相关资料,有的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,还有的正在相互配合忙着做电工实验……他们就是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备战全国学科竞赛的留校学子。
这个暑假,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,选择成为“留校一族”,全力以赴积极备战8月份即将到来的各项学科竞赛。
正在备战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的杜亚北告诉记者,他们得等到8月10日参加完在青岛举办的全国赛之后才能回家休息,平时的任务就是在实验室针对比赛题目开展理论学习和实验探究。一起备战此项比赛的还有5名小组队员,10名观摩队员,和黄林、夏向军、金猛、吴少平和吴青林等指导老师。酷暑难耐,但他们却丝毫不敢放松,都期待着能拿到好的成绩。
九号楼二楼电工实验室,一群备战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学生正忙得热火朝天,他们有的在搭建实验平台,有的在键盘在快速地敲代码,有的在进行设备测试。虽然开着空调,但里面仍然感觉热烘烘的。今年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共有16支队伍参加全国赛,每组3名同学,大部分是16级的学生。48名同学分别进入高频组、仪器仪表组和控制组,在刘守印、黄光明、刘蓉、严建桥和刘军等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培训。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将于8月7日至10日举行。
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,一周六天,大家笑称为856制度。但是一周下来,加班加点的同学越来越多,大家纷纷主动增加工作量,大部分同学忙到晚上10点才离开实验室,身体的疲惫早已被内心的充实所替代。
电子信息工程2016级汪乐章说,“我很感谢电赛培训,能够将自己大学三年所学知识融会贯通,将理论转化为实践。指导老师们与学长学姐们耗费自己的暑期时光,帮助我们提升技能,开阔眼界。我们也必当不辱使命,拼尽全力,用最好的状态,在全省乃至全国,为校争光”。
在九号楼五楼录播教室,一群师范生正在试讲,他们是在为7月30日在安徽阜阳师范大学举办的第十一届“格致杯”物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展示活动做最后的准备。线上交流、线下备课磨课,为了讲好一门课,16名同学选择成为“留校一族”,在老师黄致新、乔翠兰、冯秀梅、王琴等的指导下认真备课、讲课,一遍又一遍,反复打磨。
窗外是酷暑的蝉鸣,室内是热烈的讨论。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创新创业指导中心,“阡陌上行”团队的8位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,正在认真修改文稿。他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“挑战杯”国赛、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升级赛做准备。
为走访帮扶抗战老兵、传承抗战红色精神,华师学子连续两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赴全国各地走访抗战老兵,并返回学校整理老兵口述史,开发讲授抗战老兵主题教育课程。项目成果获得“挑战杯”省赛特等奖、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赛银奖的优异成绩,得到湖北省委统战部部长尔肯江·吐拉洪的点赞支持,获得章开沅、张耀灿等知名学者亲笔写信推荐。
今年7月初,阡陌上行团队奔赴湖北襄阳、江西赣州等地,开展“参与历史与触摸抗战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并在襄阳市南漳县带领3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“抗日小战士的一天”抗战主题体验教学活动。实践结束后,团队成员马上回到桂子山,制作红色主题教育课程,剪辑抗战老兵音频作品,修改项目申报书和支撑材料。
作为红军后人,团队负责人、思想政治教育2016级本科生罗琳在指导老师赵芸逸、王斐的指导下,连续两年暑假走访帮扶抗战老兵,开展社会调研,探索新时代青年红色教育与革命精神传承路径。“抗战老兵群体正在消失,人数越来越少,我们必须要争分夺秒,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寒暑假,对抗战老兵口述史进行抢救性发掘。”罗琳介绍道。
团队成员潘越认为,抗战老兵作为抗战的参与者和见证者,他们身上承载着那个时代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。每一次握着抗战老兵的手,这种直击内心的触动是仅仅读书所不能拥有的,老兵们亲身的讲述更让团队成员更加真切感受到红色精神。
“作为新时代大学生,我们理应弘扬抗战精神,让每位抗战老兵都成为一部鲜活的抗战史,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”,潘越说。
华中师大宣传部舆情与新媒体中心
责任编辑:黄淳
文字:党波涛
图片:华大记者团 摄影组 廖扬,部分为受访者供图
投稿邮箱:huadaguanwei@163.com
欢迎大家积极来稿